小學科學實驗室能按年級來建設,能與科技校本課程、社團活動等融合起來。要解決好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功能定位問題。功能不同,實驗室不同,給學生學習知識活化的、應用的路徑不同,決定了實驗室的結構與內涵。書本知識要活化,能力培養要基于經驗。實驗室不能僅僅圍繞教材,而要釋放創意,圍繞課程建設打開思路。科學實驗室要有頂層設計。能把課堂內與課堂外、學校內與基地中融合。
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的性質和任務:1.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是獨立設置的科學教室的組成部分。配備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需要。在進行科普教育的同時,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能力,讓學生體驗學習《科學》的樂趣,形成尊重事實、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,提升科學素養。2.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主要供課外使用,應有計劃地對全體學生開放。
平面設計應嚴格劃分。對于有2~4個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筑物,應劃分污染區域、半污染區域和清潔區域。建筑結構應特別加強,3級實驗室應采用單層結構,4級必須采用。污染控制設計的動態隔離是核心。通風方式有兩種:強力排風和全室換風。 強力排風可用通風柜(櫥),主要用于干法炭化、濕法消化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氣體和一些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試驗。